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
游客保障
网站导航
目的地攻略 > 中国 > 甘肃 > 临夏 > 临夏旅游指南 > 节庆活动 旅游攻略推荐
临夏旅游Linxia
 | 

临夏位于黄河上游,甘肃省中部西南面,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,被誉为“中国花儿之乡”。

想去0

去过0

节庆活动

http://linxia.cncn.com  2008-12-10  临夏旅游网

圣纪节
  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圣人的生辰和忌日都在伊斯兰历3月12日,所以统称“圣纪”。这一天,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后,炸油香,然后到清真寺听讲经、赞圣,讲述穆圣的嘉言懿行和功绩。之后,穆斯林在清真寺内聚餐。圣纪节是回族穆斯林每年一次规模浩大的庆典。
节庆地点:清真寺
节庆时间:伊斯兰历3月12日

古尔邦节
家家户户,大大小小都要穿上新衣,并聚集在清真寺,听讲述《古兰经》中的片段教义,然后举行礼拜。拜后,互道“色兰”以示庆贺。
节庆地点:回族地区
节庆时间: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

开斋与封斋
按伊斯兰教规,信徒在斋月期间每天拂晓前沐浴进食,在白天任何食物不得沾唇,到日落后才能开斋用餐。
节庆地点:河州
节庆时间:伊斯兰教历九月

莲花山花儿艺术节
  穆期林群众相对聚居,各式清真寺溶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阿拉伯特色于一体, 庄严肃穆,秀丽壮观。色香味俱佳的各类传统小吃,特别是清真风味小吃,享誉西北。河州“花儿”浪漫雄浑,是民族民间文艺珍奇瑰宝。
节庆时间:六月初一到初六

春节扭秧歌
  临夏的春节活动丰富多彩,其中尤以宁河秧歌极有情趣。宁河秧歌因流行于临夏宁河县而得名,它是由传统的祭祀活动演变流传至今的。
  宁河秧歌阵容庞大,内容丰富,集说唱歌舞、民间小戏、武术表演为一体。前有横额、彩旗、流星、乐队,中有霸王鞭、膏药灯、四大光棍和旱船。旱船一般都是八只,扮演“东吴招亲”等历史故事,有歌有舞,锣鼓助阵,十分激越热闹。
  高跷,是宁河秧歌的压场节日,一个中郎(男角)和一个腊花姐(男扮女装),合称一对身子,男角不踩高跷,女角一律踩着1米的高跷,装扮十分讲究,头饰、眼镜、发辫、彩中、缎衣、长裙、折扇掩胸,一步一扭,婀娜动人。高跷入场,踩着锣鼓点进行表演,这叫“载花场”。演唱内容多是“十二个月”、“十盏灯”之类的民间小戏。鼓点时缓时急、舞步时快时慢,随着队形的变化和情绪的高涨,时而奔跑、时而跳跃、使观众的心也随之激荡兴奋。
  秧歌的后一部分,有前后穿行,不占固定位置说唱调笑的妖婆、鬼子、尕黑驴、笑和尚、纸马、货郎、猎人、狗熊等,统称“杂角”。还有刀、枪、棍、棒、流垦、拳术等武术表演,它不仅维持秧歌秩序,而且也独劈场子进行表演,精湛的武术常常博得满场的渴彩和掌声,为宁河秧歌增色不少。
  秧歌尾部,是大鼓秧歌。有锣两面、钦四对、项呐两只,大腰鼓8~24面、大鼓1~2面。官们不但是秧歌行进,表演的指挥,而且也有自己独特的表演。随着舞步的变幻,击鼓起舞,头上鼓槌生花、腿下腰鼓腾飞,雄浑的鼓声能传10里之遥,宁河乡民均闻声而动,倾家观看。

正月打秋千
  进入农历正月,临夏山村的大树间,一架架秋千架起,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戏。
  打秋千,有两种基本姿式,一是自己坐在横板上,由别人在后面送,悠悠晃晃,飞得不太高,这种姿式适合于年幼儿童;二是站立在横板上,自己用力,使秋千快速飞升,这种姿式最受大人青睐。
  整个白天,秋千是娃娃们的阵地,他们忽而如雄鹰展翅,欲飞蓝天;忽而闭目横坐,慢慢晃悠……喧喧闹闹、嘻嘻哈哈,一直到万家灯火灿烂。
  到了晚上,秋千又是小媳妇、大姑娘的天下了。她们打秋千,不吵不闹,全都静悄悄的。在膝胧的夜色中,只见一个个娇娜的身影在空中翻飞,留短发的,如飞扬的马鬃,飘逸着风采;梳长辫的,犹如一条游鱼,来回穿梭,令人神往。待每人轮过一遍后,便开始玩花样了。她们忽而两人面对面站在横板上,飞行中由反方向者用力,一张一弛,配合得非常默契。不一会,秋千就荡到半空中,像满弦的弓箭在飞舞;忽而,一人坐在横板上,一人站在横板上,这样,坐者可以毫不用力地尽情享受,而站立者则要花费两倍的力量使秋千飞升,不一会便气喘吁吁,香汗淋漓了。不过,这种花样多是两人轮流出力,倒也公平合理。
  临夏山村的正月,就这样飞在了秋千上,天天飞、夜夜飞,直到正月十五。当圆圆的月亮浮上中天,家家门口闪出一把用桦木扎成的火把,一只只汇聚到一块,形成一条长龙,向山顶移去,各家门口燃起火堆,欢快的人们争先跳跃。当打火把的人们上山了,跳火堆的人们进门了,秋千的主人便来到秋千边,慢慢地提起它,抬头瞅瞅大树上的横枝,两手用力,嗖的一下,把秋千扔上横枝,架了起来。月光下,树影斑驳中,秋千在横枝上静静地歇息了。
  正月十六,秋千的主人爬到树上,把秋千卸下来,一年一度的打秋千就结束了。

二月二炒蚕豆
  二月二炒蚕豆,是临夏的民间习俗。据老人们讲,这天炒了蚕豆,庄稼就不遭虫害,秋后五谷丰登。于是,每逢农历二月初二,家家户户炒蚕豆、吃蚕豆、送蚕豆、整个城乡散发着蚕豆特有的香味,洋溢着过节般的快乐。
  这个风俗流传了多少年代,无人说得清楚,但临夏蚕豆好吃,却被世人公认。如今临夏蚕豆总产已居甘肃首位,以颗粒大、品质好、味道香著称于世,不仅畅销国内,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声誉。
  临夏蚕豆营养丰富,吃法多样,既可当主食。又可当副食。嫩者供烹、老者杂饭、干之为粉、炸炒供茶,无所不宜。
  蚕豆作为主食,与其它面粉混合食用,不仅改善了食物的风味,还起到了蛋白质互补而强化营养的目的。临夏人民素有以六成蚕豆与四成莅麦炒熟磨粉制成“花面”吃的习惯。还有的农家以蚕豆与青棵或小麦混合磨成“伙合面”做饭吃。用蚕豆与玉米粉混合做的“搅团”柔软胶嫩,吃起来非常可口,是临夏城乡人民冬季最爱吃的一种常见饭。
  蚕豆作为副食吃法也颇多,有煮食加盐的咸蚕豆;砂炒、盐炒、土炒、干炒的酥蚕豆;油炸的兰花豆;添加多种调料制成的茵香豆、五香豆;和王米、小麦、杏仁、去皮蚕豆煮成腊八粥;青蚕豆去皮炒菜吃等。
  蚕豆淀粉还可以加工成凉粉和粉皮,是别具风味的冷食。纯蚕豆粉条,质地优良,洁白精柔,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。

清明节浪春
  清明节,万物复苏,野花绽开,临夏人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浪春活动。
  旧时,临夏人浪春较简单。事先在家拌好凉面,备几个小菜,拿把水壶,随便到郊外找块环境幽雅的空地,挖个土灶,烧了开水沏上茶,全家共进一顿野餐,图的只是乐和乐和。如今的浪春,和旧时大不一样。一家一户变成了亲朋好友“连手”出游,有的竟租了大轿车,跑到几百里外的美山胜地,带了帐篷和吃喝,一浪就是两三天。
  此时的莲花山、松鸣岩、太子山、滴珠山,一顶顶洁白的帐篷星星点点地布在山坡上、小溪边、树林里、草地上,在录放机的乐声和小鸟的啭鸣声中,人们欢唱着、狂舞着、嘻闹着,小孩们则扯开嗓子喊山,今古松和奏,峭壁回响。
  一阵撒欢之后,浪春的人方觉肚里有点空,于是,男人们开始挖灶的挖灶、宰羊的宰羊,女人们则领了孩子,钻进林中捡柴、撷菜,头上插满了野花。春日的莲花山、松鸣岩、太子山、滴珠山本是野生大菜园,蕨菜、蘑菇满山遍野,水灵灵、鲜嫩嫩的,采去了稍加烹调,便是一盘清香无比,野味十足的上等佳肴,这在城里是轻易吃不到的。
  挖土灶看起来简单,其实很有学问,要会看“风水”。三石顶锅,临溪而垒,汲水方便;且要顺风,火方能烧得旺;挖深了不行,火舌舔不着锅底,浅了也不行,捂烟窝火,但临夏人对挖土灶很有经验,几分钟的功夫,已是炊烟袅袅了。
  填饱了肚子,精神为之一振,又想起了娱乐,嘴里漫着花儿,采花扑蝶、登山探幽、拍照留念。

[Page]